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钢铁行业经营利润今年以来下降明显,作为钢铁上游的焦化行业, 焦炭价格和总体效益基本随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的效益增减而上下波动。
空旷的站场,股道密集,车辆穿梭,取送车时都要仔细对存车进行复检,车辆状况如何,停留位置在哪里,几道挂几个,几道给几个,安禄琼都要与连接员一一核对清楚,确定无一疏漏后指示机车停留位置,松紧手闸、提挂车钩、摘连风管、开闭折角塞门、放好撤除防溜铁鞋,任何一项作业都要严格操作,标准实施。勤学功深心似镜,苦练日久手出灵为了尽快适应本职工作,安禄琼自2017年调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营运分公司铁运车间,一直加强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他从认识调车作业计划开展学起,从规章理论入手,口袋里随时装着规章读本,把仅有的作业间隙利用起来学习规章。
在实际操作中,安禄琼跟随师傅,对每个作业环节、每个作业动作、手闸制动观速观距的作业要领、专用线作业要求都熟记于心,并反复练习。由于常年室外作业,安禄琼脸色黝黑、皮肤粗糙,常年的夜班作业,还让他变成了熊猫眼,深深的黑眼圈成了调车组人员的标志之一。夏天头顶烈日,高温、高热的环境下也得干,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只要车轮在转,我们调车的就得干。为了牢牢掌握这次竞赛中最关键的一环观距、观速,安禄琼在每天坚持对理论题库和手信号不断练习的同时,还把十五三车观距和观速作为重中之重。铁运车间调车岗位实行四班两倒,12小时工作制,调车人员的白、夜班都是7时40分点名开班前会,8时多机车出库就开始忙碌,除了40分钟吃饭时间外都在站场上或车上度过。
安禄琼干调车五年,胃病跟了他三年,但他却说:我们还年轻,年轻的时候不吃苦,青春就没有色彩。每天,当东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时,一声声清脆响亮的火车鸣笛就会响起,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满载着营运职工的真诚向远方驶去(廉政 耿婕)。据煤炭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15家煤企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合计产量为24.6亿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60.5%。
欧洲用大规模的气电来平衡低碳与价格。其他的诸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尽管有了商业价值,但对于电力系统成本降低没有太多的帮助。今年以来欧洲又是大肆地在全球抢购煤炭,进口量也是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找到一个价格、安全、环保的平衡点,我们需要等待技术的革命。
中国也不会例外,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之下才有可能去碳转型的问题。年初,印尼政府更是发布禁止煤炭出口的禁令,澳大利亚、南非动力煤出口继续收紧,再加上东北亚地区需求继续增加,澳大利亚和南非煤价延续上升趋势。
根据欧洲之前的能源转型计划,天然气将会是能源转型过程中从高碳转向零碳的重要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就不再需要煤炭资源。而在一个月之前的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则强调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作用,提出要优化煤炭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2021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6%,毫无疑问,在中国提能源安全绕不开煤炭。
那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放弃低廉和安全中的一个。保证能源安全成为了首要任务,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被多次提到。这就要求欧洲从全球范围内采购更多的煤炭。现在强调能源安全,更多的是因为之前几年我们在去产能、减碳等方面做的事情,有些过犹不及了。
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地位并不比新能源更低。受疫情、极端天气、能源绿色转型等因素影响,进口煤供应增量有限且高热值煤源紧缺,水电发电量不理想,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国内需求好于预期,导致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飙升。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日前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供给侧,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发挥煤炭煤电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和兜底保障作用。在经历了2021年之后,低廉几乎是100%会被放弃的一个选项。
从主要耗煤行业来看,去年全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9%,成为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再从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数量看,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数量为7700家,2021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数量为4343家,在十年时间内煤炭企业的数量已经下降了超过40%。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和煤炭使用量均反弹,分别同比上升了6%和9%。目前来看,这种波动太过于激烈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2015年之前,持有煤炭消费量进入下降周期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煤炭行业内人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去产能,让煤炭行业逐步走出困境。
就像风电光伏在20年前基本只是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才会大规模存在。2016年,政府开始出手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在煤炭领域推出供给侧改革。
事实上,中国早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了煤炭消费的峰值。4343家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32896.6亿元,同比增长58.3%。
煤炭再增清洁利用也会有碳元素的排放。在欧洲因俄乌冲突寻找俄罗斯以外替代煤源情况下,印度加大海外煤炭采购力度将加剧国际煤炭贸易的紧张程度。
这冥冥之中似乎又是能源不可能三角在发挥着作用。CCUS技术高昂的成本注定了煤炭消费量必须要逐步下降。特别是进入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国际能源供应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石油、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并屡创新高,全球油气供需的紧张以及价格的上涨,使得全球能源消费向煤炭倾斜。而也就是此次召开会议的12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确保能源正常供应,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
在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全球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能源安全,而把减碳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上。上述智库研究员说,行政减碳的力度可能会大于市场减碳,现在因为保供而维持了煤炭生产的山西、内蒙等省份在未来还是会承受较大的减碳压力。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这可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死局。左前明说,从近期的政策来看也是这样的,煤炭供给保障安全是相对偏短期政策,中央更长远的打算是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长久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供给的主力军。只要能保证煤炭消耗之后的排放没有二氧化碳,那么即便是100%煤炭消费也是可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动荡不安的能源市场中,煤炭资源再次成为全世界的争夺焦点,市场发生了出人意料的逆转。这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去年欧洲的天然气电力短缺让欧洲、美国都开始全球大量的使用煤炭,欧洲去年燃煤发电量都是两位数的增长。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23.1亿元,同比增长212.7%。
摆脱煤炭毫无疑问是一个长期命题。在强有力地执行去产能政策后,煤炭的供需失衡开始逐步修正。
从供给端,国务院做出紧急调整,增加煤炭供给。想要找到一个完全复制煤炭作用的能源类型在目前来看(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下)都是一个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助理、能源开采首席分析师左前明分析道。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了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